英国威尔士国家舞蹈团,2012

巡演日期:9月5日 - 9月22日,2012年

威尔士国家舞蹈团前身是Diversions舞蹈工作室,1999年荣升国家级舞蹈团,并于2009年6月正式更名为威尔士国家舞蹈团。

巡演日期
  • 9月5日 - 9月22日,2012年

演出地点及售票热线:

9月7日, 青岛大剧院                 票务热线:0532-88035555
9月11日,重庆大剧院                票务热线:023-61863166/88/99
9月15-16日,河南艺术中心      票务热线:0371-69092218/69092200
9月19日,苏州文化艺术中心    票务热线:4008-288-299
9月21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票务热线:021-68541234

威尔士国家舞蹈团前身是Diversions舞蹈工作室,1999年荣升国家级舞蹈团,并于2009年6月正式更名为威尔士国家舞蹈团。在艺术总监安•夏勒姆 (Ann Sholem)的领导下, 威尔士国家舞蹈团致力于发展具有开创性和观赏性的舞蹈表演;培养充满个性与魅力的舞者;并引领现代舞在英国的发展。

2004年,威尔士国家舞蹈团成为著名的威尔士千禧艺术中心舞蹈大厅的驻场舞团。2008年舞蹈团建团25周年之际,他们被威尔士艺术委员会授予卓越团体奖,并入选英国《Telegraph》杂志评出的2008年年度十佳舞团,彰显其在舞蹈创作和表演的卓越成就。

舞蹈团的演出剧目风格多样,演绎多位国际知名编舞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威尔士编舞家罗伊•坎贝尔-穆尔(Roy Campbell-Moore)、英国编舞家奈杰尔•查诺克(Nigel Charnock)、美国编舞家斯蒂芬•佩特尼奥(Stephen Petronio)、以色列编舞家伊齐克•加利里(Itzik Galili)、比利时编舞家斯泰恩•瑟里斯(Stijn Celis)、希腊编舞家安多尼斯•弗尼亚达基斯(Andonis Foniadakis)等。

威尔士国家舞蹈团经常在威尔士、英国以及海外巡演,足迹遍及爱尔兰、德国、意大利、希腊、荷兰和西班牙等国。最近舞团曾赴瑞士参加了著名的Steps国际舞蹈节,并曾代表英国文化协会访华。

 

《大不列颠之梦》


摄影:罗伊 坎贝尔-莫尔

2012年伦敦奥运会委约作品

编舞:克里斯托弗•布鲁斯
音乐:拉威尔《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波莱罗》选段
格蕾丝·威廉姆斯编曲
灯光:盖•霍尔

剧目介绍:

威尔士国家舞蹈团、苏格兰芭蕾舞团和英国国家芭蕾舞团三大舞团首次合作,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特别创作了《大不列颠之舞》。作为奥运会前期重要活动之一,《大不列颠之舞》于2012年6月分别在苏格兰首府格拉斯哥、威尔士首府卡迪夫以及伦敦三大城市进行首演。

其中的篇章《大不列颠之梦》是由威尔士国家舞蹈团委托世界著名编舞克里斯托弗•布鲁斯创作的。《大不列颠之梦》是对体育的荣耀和英女皇登基60年幽默却真诚的献礼。1952年伊利莎白女王加冕,英国正处于二战后的经济恢复和萧条时期,舞蹈以此为背景展开。街头巷尾正充斥着喧闹的民间比赛和派对,一个年轻女孩儿在梦想着未来体育的荣耀和成功,这时充满魔幻的一系列场景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舞蹈幽默机智地影射了1984年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上英国花样滑冰运动员托维尔和迪安夺取花样滑冰双人项目金牌,但除此枚金牌外,英国代表团全线失利,英国运动员失去了在竞技体育的霸主地位。《大不列颠之梦》是一部尖锐和粗犷的作品,融合了英式独特的幽默和情感。


摄影:罗伊 坎贝尔-莫尔

编舞:克里斯托弗•布鲁斯

克里斯托弗•布鲁斯是世界著名的编舞大师和舞者。1945年出生于英国莱斯特。1994年至2002年,布鲁斯担任英国兰伯特舞蹈团的艺术总监。他与很多舞团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包括英格兰国家芭蕾舞团、荷兰舞蹈剧场和休斯敦芭蕾舞团。他为兰伯特及其它舞蹈团体创作了很作品。他的代表作有《残酷的花园》、《鬼魅之舞》、《警官早年的梦想》、《绝唱》和《公鸡》。因终身致力于舞蹈事业,并贡献卓越,1998年布鲁斯获得了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光之颂》


摄影:罗伊 坎贝尔-莫尔

编舞:斯蒂芬•派楚尼奥
原创音乐:森•卢克斯
传统音乐:威尔士民谣《海边》
威尔士作曲家曼塞尔•托马斯的《她若曾属于我》
诗歌:迪伦·托马斯《我的手艺或沉寂的艺术》和《挽歌》

剧目介绍:

《光之颂》编舞家斯蒂芬•派楚尼奥的创作灵感来自威尔士著名诗人迪伦•托马斯的作品;配乐由作曲家森•卢克斯一手打造,以当地传统音乐为灵感来源。舞者们在灯光和音乐的交错中,用富有雕塑感的肢体语言表达男性与女性的关系,用细腻的编排来呈现诗意的情感与原始的冲动。服装色彩以红灰黑三色为主,隐喻“光”的色调,随着音乐的情绪变换,表现出生命自身的涨落,从红的绚烂到黑的腐朽,暗示出万物的运动、生成与枯萎的循环往复。

《光之颂》是斯蒂芬•派楚尼奥与舞团的首次合作。2010年9月23日,《光之颂》在卡迪夫威尔士千禧艺术中心第一次登台亮相,随后在威尔士、英格兰、爱尔兰和泽西岛巡演。2012年2月,这部广受赞誉的作品受邀前往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厅演出。


摄影:罗伊 坎贝尔-莫尔

斯蒂芬•派楚尼奥简介

斯蒂芬•派楚尼奥生于新泽西,毕业于马萨诸塞州安姆赫斯特的汉普郡学院,并于1974年开始了职业舞蹈生涯。他是美国著名的崔莎·布朗现代舞团的首位男舞者。

在近30年的舞蹈生涯中,他创建了一套独特而有力的肢体语言,并获得众多殊荣,其中包括约翰•西蒙•古根海姆基金会大奖,美国现代表演艺术基金会大奖,纽约舞蹈及表演“贝西”奖等。

媒体评论:

“舞团激发了派楚尼奥创造出了他最好的作品”——《卫报》
“派楚尼奥无穷智慧的火花创造出的一部精致作品” ——《观察家报》
“由舞者的力量和技术表现极具冲击力” ——《欧洲舞蹈》
“令人兴奋狂喜,却又不乏简约而美丽的色彩” ——《卫报》
“近十年威尔士最重要的文化作品”——《西部邮报》

 

《须臾》


摄影:罗伊 坎贝尔-莫尔

编舞:伊莉莎•得雷南
音乐:月狗传说《鼓槌上的鸵鸟羽毛》
《A小调前奏和赋格曲》
Zap Mama《Muepe》
灯光:乔•弗莱彻
服装设计:伊莉莎•得雷南
舞者:伊莉莎•得雷南

作品概述:

《须臾》这部作品改编自克拉丽莎•品克•埃斯蒂斯的作品《与狼共舞的女人》里面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拉•络芭——狼女”。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女人,到处捡拾动物的骨骸,并神奇地另它们重生。“骨骸”象征着无法被毁灭的事物和力量,而人类精神世界中最难以摧毁的内容就是灵魂。这是一个探讨由于惧怕自我迷失而展开自我救赎的故事。通过找寻残留于骨骸上的不朽生命力量借以加深对于自我存在意识的认同感。

《须臾》勾勒出一个女人在梦与醒之间游荡的旅程。旨在探究那些时刻刺激着我们保持警惕的正面恐惧,这些情绪只能被感知,真实存在却又隐于无形。在灵魂森林中,舞者用肢体动作模拟出动物胡须来探知世界的可能性和危险。通过一系列仪式化的象征和对未知世界进行感知的动作,舞者想要探寻的是——我们是否能够超越自我?


摄影:罗伊 坎贝尔-莫尔

编舞/舞者:伊莉莎•得雷南

伊莉莎来自加拿大,毕业于北方现代舞蹈学校,并获得“杰出成就奖”。2004年,伊莉莎加入威尔士国家舞蹈团,2012年3月,她以《须臾》这部作品在德国斯图加特获得第十六届国际独舞戏剧节“最佳舞者”的奖项。

 

《静谧法则》


摄影:罗伊 坎贝尔-莫尔

编舞:伊奇克•加利里
编舞助理:赫勒拿•沃尔科夫
灯光设计:亚龙•阿布拉法
服装设计:纳塔斯•兰森

黑暗构成的恐惧与沉寂所带来的压迫感是类似的,归其原因是黑暗与沉寂能够激发我们无尽的想象。冷静荒凉又强烈的光束直射入漆黑的空间中,与之呼应的是沉默所填补的叙述、情绪及时间上的空白。

五幕舞蹈场景暗示了一些无法倚靠语言表达的戏剧效果与情感张力,伴随着音乐烘托出的诗意气氛展现出一个个鲜活又强烈的画面。《静谧法则》延续了加利里的一贯风格,是继《反向浪漫》与《蜕》之后,他为威尔士国家舞团创作的第三部作品。

特别感谢:





 
Today, Ohio Loans Online are legitimate, but there are illegal transactions that are still on the 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