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柏林德意志戏剧院,2016

巡演日期:2016年,6月30日 - 7月10日

柏林德意志戏剧院拥有大剧院、小剧院和黑匣子三个演出场地,以及强大的艺术团队。剧院于1883年创建,上演的第一个剧目是席勒的《阴谋与爱情》。

巡演日期
  • 2016年,6月30日 - 7月10日

  柏林德意志戏剧院拥有大剧院、小剧院和黑匣子三个演出场地,以及强大的艺术团队。剧院于1883年创建,上演的第一个剧目是席勒的《阴谋与爱情》。

  1894至1904年剧院由导演布拉姆领导。其时以易卜生和豪普特曼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戏剧兴起,自然主义剧作具有强烈的揭露社会现实问题的倾向。布拉姆把它们列为剧院的主要上演剧目,领导剧院走向了建立民族戏剧的道路。

  1905年,导演莱因哈特接任剧院领导,致力于古典剧作和当代戏剧的上演。1905至1930年间,上演莎士比亚戏剧共2723场次。莱因哈特使德意志剧院享有世界声誉,曾先后到俄国和美国巡回演出。剧院轮换上演丰富多彩的剧目,德国和外国古典戏剧、社会主义国家的戏剧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戏剧是其中的主要剧目。剧院一方面坚持德国民族戏剧艺术传统,另一方面借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方法,形成了雄浑深邃的艺术风格。

  这个时期剧院的重要作品包括朗豪夫执导的《李尔王》(1957)、《威廉•退尔》(1962)等。1972年以后,沃尔夫拉姆、罗马尔先后担任剧院领导。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佐尔特执导的《智者纳旦》(1966)、韦克韦尔特执导的《理查三世》(1971)、朗格执导的《丹东之死》(1983)。2005年和2008年剧院被评为“年度剧院”。2010年和2015年,德意志剧院受邀参加著名的柏林戏剧节。2015年塞缪尔•贝克特作品《等待戈多》由伊万•潘特列夫指导。

  导演:伊万•潘特列夫

  潘特列夫1968年出生于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毕业于索非亚国立戏剧电影学院戏剧导演专业。1993年至1999年期间,曾在保加利亚索非亚、法国阿维尼翁、拉脱维亚里加和瑞典斯德哥尔摩改编制作了契科夫、詹姆斯•乔伊斯、路伊吉•皮兰德娄、歌德、海纳•穆勒、欧文•威尔许等名家作品。

  1998年至1999年期间,他获得奖学金资助在德国斯图加特索利图德宫学院进修。其导演过的戏剧曾在德国斯图加特国家剧院、瑞士苏黎世剧院以及瑞士卢塞恩剧院上演。潘特列夫还曾导演过自己的原创作品,如2006年在柏林德意志剧院上演的《三星寻厨》、2007年在德国弗莱堡剧院上演的《罗西求福》以及2008年在同一剧院上演的《一天的新开始直至结束》等。

  潘特列夫还是2008年纪录片《游戏的人(Homoludens)》的作者及导演,该片讲述了保加利亚戏剧导演迪米特•戈茨谢夫的生平。在德国柏林罗莎•卢森堡广场的人民剧院还上演过潘特列夫的影视短片《后工业化生活方式概述》(2009)和《龙虾示例》(2010),这两部作品都是依据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作品改编的。另外,同一剧院还上演过部分根据弗尔克•布劳恩作品改编的《勃兰登堡的灰尘》和罗塔•特罗尔的《安娜上大学》(2011)。潘特列夫与迪米特•戈茨谢夫导演一直合作艺术创作,并曾为他写过契科夫《6号病房》的舞台剧本,该剧曾于2010年在柏林德意志剧院上演,而2011年的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和德国汉堡塔莉亚剧院还曾上演过其导演的彼得•汉德克的《风暴依旧》。自2010年起,潘特列夫担任德国柏林恩斯特•布施戏剧学院戏剧导演系的访问教授。

  剧目:《等待戈多》

  初始,聚光灯掠过,露出舞台浅色一块,那光柱仿佛要开辟天地一般,当最终映出锥形坑中站立的两个身影时,才缓缓消失——这是马克•拉梅尔特(MarkLammert)为《等待戈多》设计的舞台杰作。

  主人公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凝望着坑孔,就像刚刚在外星球着陆一般。他们在黑色幕布包围的有限空间里,自由的演着,此时此刻只有想象才最真实的体验。两人无鞋无帽,也无萝卜果腹,更没有道具在手。地主波卓和奴仆幸运儿也从大坑里爬出,同样一无所有:没有绳子、没有鞭子、没有箱子、两手空空。伊万•潘特列夫(IvanPanteleev)导演的《等待戈多》,是在大家熟悉的原版话剧基础上进行的重编,而该剧也是他题献给祖国保加利亚的另一位导演迪米特•戈茨谢夫(DimiterGotscheff)的作品。

  对于该剧导演和演员来说,锥形坑壁上追赶打闹的场景,皆是谐谑娱乐。主演塞缪尔•芬兹(SamuelFinzi)和沃尔夫拉姆•柯赫(WolframKoch)是角色塑造的大师,不论是把握剧中的新,还是体现的原著的古,诠释得尽到好处。二人的精彩演技,引人入胜。